2014-10-21 作者: 来源:
选题当策划 规划靠执行
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之际,电视新闻节目播出《古城烽火》专题。9月3日,以高邮战役新四军受降地旧址开篇,通过本土文史人员、油画家讲述对日最后一战、新四军最大也是最后一次受降仪式这一重大历史事件。9月13日,又重温了日军入侵中华致使包括高邮在内的扬州地区沦陷,讲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该专题利用高邮独特的资源,讲述抗日战争历史,对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凝聚民族精神、不让历史悲剧重演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选题很好。
但是,从目前的播出情况来看,明显存在一些值得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体裁没弄清。开篇时说是开设“古城烽火”专栏,播出第二篇时又说是系列报道。其实,这只是在特定的时刻对历史事件的重新讲述和回顾,并不具新闻性,纵有多篇连续恐怕也形不成系列报道。退一步说,专栏讲述倒是贴切。当然,安排在专题节目中更是合适。其次,结构没明朗。讲哪些事件、人物、文物、遗存,安排多少篇目,哪个在先哪个在后,每篇的长度,等等,按理都应当有详细的策划和规划。如果这一专题事先策划好了,开篇时完全可以告知观众,让观众知道个大概,以便及时收看。第一篇讲的战争结束后的受降,第二篇讲战争起始后的扬州全面沦陷,这样的“倒金字塔”式讲述不如顺叙自然。假设有接下来的话,那么第三篇讲什么呢,还要讲哪些,采编人员是否设定好了?第三,采访制作播出存在“疙瘩”。按理说,应当形成策划方案,采访、制作、播出都有实施计划,按图作战,由多个单篇构成的整个专题在全部完成制作、通过审查后才能安排播出。《古城烽火》这个“系列”采访结束了没有?制作完成了没有?通过审查了没有?看样子,有点问题。否则,第一二篇播出时间之间怎会相隔如此久远?如何安排播出?开栏时没有预告有多少篇,也没有告知播出的时间周期,第二篇是在第一篇播出十天后播出的。那么,有没有第三篇?究竟有几篇?下面的每个单篇的播出时间上如何间隔?不得而知。一个节目、一篇报道都是一个精神产品,新闻单位、新闻人也应当要讲究“推销”的,先不说这个专题的质量如何,光是这样没有规律的播出安排恐怕是不容易吸引观众收看的。
当然,好的策划最终要依靠好的执行,并在具体执行中修订和完善。策划与执行的有机完美结合,才能最终朝着好的愿望好的目标努力,实现好的结果,否则,好的策划终究等于废纸一张。如果《古城烽火》这一选题是经过了充分的策划,那么,现在这样出笼,我们就得从策划规划的执行上排找问题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真正改进优化我们宣传报道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我们宣传报道、我们的宣传报道工作必将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