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高邮市广播电视台“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0-10-18    作者:    来源:

高邮市广播电视台“十二五”发展规划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广播电视工作的指示和全市各级组织、社会各界及广大干部群众对广播电视的要求及期盼,围绕上级广播电视部门的发展规划,结合高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编制 “十二五”广播电视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争先进位、创新发展、三年倍增”的战略目标,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两个效益为目的,践行“四干”精神,提高“三精四严”执行力,不断深化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坚持政治性、公益性、经济性相统一的原则,精办广播电视节目,扩大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加快广播电视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全面推进事业和产业发展,增强综合实力,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重点项目及工作任务

1、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实现有线数字电视全覆盖。

2011年,完成城区4万多户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发展增值业务用户8000户,整转率达到90%以上、互动点播率10%;农村集镇及周边有条件的村庄开通数字电视4万户。

2012年,城区数字电视增值业务用户增加12000户,互动点播率达15%;农村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10万户,整转率达到85%以上。

20132015年,推进农村双向化改造,继续发展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和增值业务用户。

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有线数字电视总用户达到18万户,增值业务用户达到6万户,门樘入户率88%以上,互动点播率20%

2、加快广播电视设备升级换代步伐,达到采编播控数字化。

升级和完善“全台网络系统”,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传输、储存数字化率100%。整合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东区实行广播、电视一体化,西区为网络公司技术、运行、营销和客户服务主要工作区域。

3、新建演播大厅,推进直(转)播全功能化。

计划新建500平方米的多功能电视演播大厅,购置电视转播车,配齐直(转)播各种设备,为全市各项重大活动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4、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进一步提高舆论引领水平。

牢固确立新闻立台、宣传强台的思想,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加强新闻节目的可听性、可看性,提高新闻的时效性、信息量,在全面提高时政新闻的权威性和导向性的同时,更加关注民生、服务大众。计划再创办2-3个百姓喜爱的新闻类或生活类特色栏目。“十二五”期间,电台、电视台至少要有1个节目或栏目被扬州市级以上评为名节目、名栏目;广播、电视至少各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作品奖2个、扬州一等奖5个。

提高外宣工作水平,为高邮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扬州市以上新闻媒体用稿要位列扬州市前三,争取第一;中央两台用稿要有所突破,电台、电视台每年至少各有1篇以上稿(片)被中央两台录用。

5落实“三精四严”,打造高效廉洁的广电队伍。

学习践行“四干”精神,以精心谋划、精诚协作、精细操作和严肃态度、严谨作风、严格要求、严明纪律的“三精四严”的管理要求,倾力锻造一支与现代广电事业发展相匹配的员工队伍。要特别加强采编制作、播音主持、技术维护特殊岗位人才的培养,新闻从业人员和技术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均要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具有相应的职称。“十二五”期间,广播、电视至少要有4人被评为扬州市以上名编辑、名记者、名主持人。

建立健全党风责任制,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器材招标等工作,对重大支出项目进行全程监督。要加强对广告创收、财务收支等工作的监督检查和管理,从源头控制和防范,将反腐倡廉贯穿于全系统全年工作之中。

6、加强策划创意,提高广告质量。

把广播电视广告作为一大产业来发展,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强策划创意和包装,提升广告品位,实行招标承包经营,积极探索广告与网络、网站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两台广告收益翻一番。

7、利用行业优势,兴办文化产业。

积极利用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对社会各界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吸引力的优势,兴办23个文化产业项目,既可打开一扇增收之门,又能提高广播电视的影响力,拓展广告产业发展的空间。

利用广电数字平台和路由资源,与相关行业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双赢。尽力向上争取,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和省级广播电视专有项目和专项资金,维护好中央和省无线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确保正常运转。

8完善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播出长效机制。

完善安全播出协调指挥系统和应急反应机制,建立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积极开展广播电视监测新业务,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信息传输安全和节目播出秩序。做好重大突发性事件和重要时期、敏感时期的安全播出管理,严防敌对势力的破坏和各类危害安全播出的事故发生。加强和改进技术防范,实现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防范转变,逐步建立节目收听收看的技术监测体系和传输发射机房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保证技术防范的有效性。

9加强乡镇站建设,夯实事业发展基础。

建设一流的乡镇(开发区)广电站数字电视机房和传输网络,在2013年底前全部完成14万多户的整转任务;因地制宜,多形式、多途径地服务与争取,逐步解决部分基层站站房紧张、条件简陋、设备短缺等困难;推行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灵活、高效的运作机制,优化分配结构,充分调动基层干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夯实事业发展基础。

10、开展公益活动,真情奉献社会。

继续做好“扶持农村贫困家庭安装有线电视”工程,完成1952个农村贫困户有线电视免费安装任务,并免费转换为数字电视;继续对家庭比较困难但又达不到贫困线标准的村(居)民户,实施初装费成本减半收取的优惠办法安装有线数字电视;利用广播电视媒体平台办几件有影响的公益活动。

三、保障措施

1、提高组织领导水平,提升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牢固确立以新闻宣传为中心的思想,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宣传水平。妥善处理好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的关系,在坚持党对媒体的绝对领导,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开发产业资源,把潜在的产业功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统筹发展城乡事业,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投入,加快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加快有线数字电视进村入户工作,为小康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2、创新多元投入机制,夯实发展基础。

随着创收的增加,要优先保证科技投入和事业投入,使科技事业投入占总支出的比重逐年有所提高。围绕实现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目标,保证必要的设备、设施和技术改造投入,同时根据项目的需要,增加专项投入。恳请各级政府也要把广播电视作为公益事业和社会公共产品逐年增加投入,尤其要将基础设施的建设纳入同级财政支出指标。要善于利用国家文化事业新的经济政策,广泛吸纳各种资本进入广播电视,逐步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3、以改革促进发展,打造高邮广电特色

重点办好广播电视频道和频率,做到定位更加准确、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影响更加广泛。充分利用地方新闻、文化和民俗资源,增加直播节目和文化娱乐类、知识兴趣类等节目,丰富内涵,增强可听可看性,提高收听收视率,从而把我市广播电视节目办成党委、政府指导工作的重要工具,广大群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丰富文化娱乐生活重要载体和宣传高邮、扩大高邮知名度与开放度的平台。努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新型体制和机制。改革现行管理体制,打破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在用人、分配、投入等关键环节上,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在提高职工总体收入的基础上,以岗位定收入,以绩效定奖惩。不断完善人事管理,实现由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和契约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引进企业化管理理念,实行投入产出效益分析,努力形成精神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评价机制。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

要努力建立公益性事业充分保障、经营性产业蓬勃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良性互动的新体制和分配以绩效为取向、用人以能力、业绩为标准、资源节约运行高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机制,最大程度地调动全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实现广播电视又好又快发展。

 

                                  

                                 高邮市广播电视台

                               00年十月十八日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2021 Copyright GYRMT.CN 请用1920*1080分辨率浏览  苏ICP备05016021号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515号